紫外光度计光源系统解析:氘灯与钨灯的协同应用

发布时间:

2025-09-04 18:57


  紫外光度计作为实验室定量分析的核心设备,其光源系统的设计直接决定了仪器在紫外-可见光区的检测性能。上海棱光系列仪器普遍采用氘灯与钨灯的组合光源方案,通过波长自动切换技术实现190-1100nm全光谱覆盖,满足从深紫外到近红外的多元分析需求。


  1.氘灯:深紫外区的稳定光源
  在190-380nm的紫外波段,上海棱光仪器标配日本滨松公司生产的氘灯。以759S型号为例,其氘灯寿命长达2000小时,可提供连续稳定的深紫外光谱输出。氘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原子结构特性——氘原子核质量是氢的2倍,在电弧激发下产生的光谱线宽更窄,能量集中度更高。这种特性使其在检测蛋白质、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时,能精准捕捉260nm处的特征吸收峰,为DNA浓度测定提供可靠数据。759S型号通过优化氘灯驱动电路,将启动时间缩短至30秒内,同时将光强波动控制在±0.5%/h以内,显著提升高精度定量分析的重复性。
  2.钨灯:可见光区的长效保障
  对于380-900nm的可见光及近红外区域,上海棱光仪器采用高寿命钨灯作为补充光源。752Pro型号的钨灯与氘灯形成无缝衔接,其光谱能量分布符合CIE标准照明体D65曲线,确保在550nm处光强达到峰值。这种设计使仪器在检测食品色素、环境污染物等可见光吸收物质时,能获得更高的信噪比。以759S型号为例,其钨灯寿命突破2000小时以上,配合智能温控系统,可将灯室温度稳定在40±2℃,有效延缓灯丝蒸发速率,降低光强衰减速度。
  3.双光源协同:全波段分析的基石
  紫外光度计通过自动切换装置实现光源的无缝衔接。当波长设定值低于350nm时,系统自动激活氘灯;超过350nm则切换至钨灯,切换响应时间小于0.5秒。这种设计在752系列仪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——其单色器采用1200线/mm全息光栅,配合精密正弦机构,可确保光源切换时波长定位误差小于0.1nm。在检测含苯环有机物时,仪器能同时捕捉254nm(紫外区)和280nm(可见区)的吸收信号,为物质结构鉴定提供双重依据。
  4.技术演进:从基础型到高端化
  紫外光度计在光源技术上持续创新。型号如UV7600采用日本滨松系列氘灯,平均寿命突破3000小时,并配备长寿钨灯,显著降低实验室运维成本。而756S型号通过优化光路设计,将杂散光抑制至≤0.1%T(220nm处),使其在检测低浓度重金属离子时,检出限较传统仪器提升1个数量级。
  从基础教学到前沿科研,上海棱光紫外光度计的光源系统始终以稳定性、长寿性和全波段覆盖为核心优势。通过氘灯与钨灯的精准协同,配合智能控制技术,该系列仪器为材料科学、环境监测、生物医药等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光谱分析解决方案。

版权所有 © 2024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