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52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解析与规范操作指南

发布时间:

2025-07-10 17:03


  752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作为经典单光束分析仪器,凭借其高性价比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教学、科研及工业检测领域。其核心原理基于朗伯-比尔定律(A=εbc),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实现定量分析。
  一、光学系统设计:精密分光与光能转换
  752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C-T型衍射光栅单色器,由日本生产的进口氘灯(2000小时寿命)与钨灯组合光源提供190-1100nm宽波段连续光谱。光栅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,经非球面镜聚焦后通过出射狭缝,形成2nm带宽的准直光束。该设计使波长准确度达±2nm,重复性≤0.5nm,有效降低杂散光至≤0.2%T,确保测量精度。检测系统采用双硅光电池,将透射光强转换为电信号,经信号处理器转化为吸光度(A)或透射率(T)数据。
  二、操作流程:标准化步骤保障数据可靠性
  1.预热与自检
  开机后预热30分钟,使光源与检测器达到热平衡。
  2.波长校准
  使用氧化钬(Ho₂O₃)滤光片进行紫外区校准,镨钕(Pr-Nd)滤光片校准可见区。将滤光片置于样品室,扫描365nm(Ho₂O₃特征峰)及807nm(Pr-Nd特征峰),验证波长偏差是否在±2nm内。
  3.样品测量
  将待测液注入石英比色皿(紫外区)或玻璃比色皿(可见区),液面高度为池体3/4。采用“拉杆定位法”将比色皿准确置于光路中心,避免光程偏差。读取数据后,立即用超纯水冲洗比色皿,防止溶液残留。
  三、关键注意事项:细节决定测量质量
  1.比色皿管理:石英比色皿用于200-1100nm紫外可见区,玻璃比色皿用于350-1100nm可见区。配对使用时需确保透光面方向一致,标记“Q”(石英)或“G”(玻璃)朝向光源。
  2.浓度控制:遵循朗伯-比尔定律线性范围,使吸光度值保持在0.2-0.8之间。若溶液浓度过高,需稀释后重新测量。
  3.环境监控:仪器应放置在恒温(15-30℃)、恒湿(≤75%RH)环境中,避免阳光直射。南方潮湿地区实验室建议配备除湿机,每季度更换干燥剂。
  4.维护保养:每月用无水乙醇擦拭光学窗口,每半年由专业工程师拆解清洁单色器内部灰尘。更换灯泡时需佩戴防静电手套,防止指纹污染灯丝。


  752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模块化设计平衡了性能与成本,其2nm带宽与≤0.2%T杂散光指标可满足常规定量分析需求。规范操作与定期维护是保障仪器长期稳定运行的核心,实验室应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(SOP),并记录每次校准、维修及异常情况,为质量追溯提供依据。

版权所有 © 2024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